藤井風於9月5日發行完全以英文譜寫歌詞的最新專輯《Prema》,名稱意為梵文「崇高的愛」。離上一張《Love All Serve All》超過3年,藤井風歷經包含台灣公演在內的世界巡迴,以及創作生涯的重大轉折。藉由新專輯發行,藤井風難得接受台灣媒體聯訪,這位在樂迷心中如同信仰般存在的心靈導師,懇切地分享音樂的核心精神與創作經過。同時迎向光明與黑暗、面對脆弱與力量,突破自我並走出倦怠停滯,以音樂擁抱極致的愛與希望。從MV拍攝、小巨蛋演唱會到九份旅行,台灣總是帶給藤井風溫暖感受,讓自由自在的他,不禁想要地再次穿著藍白拖來玩,並期望大家都能笑著感到幸福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對於《Prema》專輯,據說是抱著「這是人生最後一張專輯」的心情去製作,對於最後的成果滿意嗎?
在這張專輯中,我挑戰了過去沒能做到的事情,有種是老天爺在幫我做的感覺,完全沒有任何後悔。
—專輯展現了深刻的「脆弱」與「力量」,有自我揭露出弱點,也有自信說出理想。如何在內心世界中,同時安放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自我,並讓它們在音樂中和諧對話?
我認為自我是想要放手的東西,所以對我來說沒有自我才是最理想的狀態。我想描繪光明,也想描繪黑暗,這樣才能讓光明更突出。我希望自己能保持誠實,雖然偶爾會讓人看見我軟弱的一面,但與大家聊我的理想對我來說很重要。
—前兩張專輯標題都與印度哲學有關,第三張專輯《Prema》則是梵文中的「究極之愛」,印度的文化與哲學是如何影響著自己的創作?
我不僅僅是在做音樂,而是與這些哲學並肩走過人生,所以它們才會自然地融入作品之中。當我感到迷惘或困惑時,總會重新回歸到那些教誨,我想提醒自己的那些話,也會一再出現在歌曲裡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那麼最近強烈感受到「Prema」的一瞬間是怎樣的狀況?
應該是在演唱〈Prema〉的時候,因為我唱歌時會很在意自己此刻正在唱什麼,愛與神對我來說是一樣的,我會思考什麼是愛的極致,以及它所蘊含的力量為何。
—在創作中想用什麼方式讓聽眾感受到「Prema」?
我從早期的音樂獲得了很多創作靈感,因為想擺脫「必須創新」的固有觀念。希望大家能從我的歌曲中,感受到在現代較不受重視的豐富和弦、不同的節奏質感,以及有完整前奏與橋段的歌曲架構,享受最純粹的音樂創作。
—在寫英文歌詞時會感受到壓力嗎?過程中有沒有很難用英文完整傳達的情形?
寫英文歌詞時,會有種好像必須寫得很酷的壓力,但是當腦中浮現超讚的靈感時,那種壓力就會獲得釋放。我發現用更自由的態度去面對,並將一切交付給比自己更強大的存在時,歌詞就會寫得順到不行。Shy Carter和我一起做了幾首歌的詞,他給予我了勇氣,將最真誠的訊息放進歌曲中,所以我認為英文歌詞更能表現出清楚且真實的訊息給聽眾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〈Love Like This〉的MV是首次挑戰以愛情故事為主軸,整體氛圍充滿著濃濃的復古電影色彩,在拍攝過程中是否覺得自己滿有演戲天分?會不會想挑戰戲劇或其他領域?
聽起來或許有點不好理解,但那支 MV 描繪的只是通往『究極之愛』旅程中的一小段,而不是直接呈現那份愛本身。MV 中的我,其實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,是非常自然的。我雖然喜歡演戲,也會想挑戰看看,但背台詞對我來說好像有些辛苦,所以我覺得拍MV是最適合我的,因為不用說太多話。(笑)
—印象中台北的「空氣感」或「能量」是什麼樣子?若在《Prema》專輯中選一首歌符合台北的能量,會是哪一首?
台北的人或是活力都讓我感到溫暖,給我一種大家心胸寬廣,很願意接納不同的人的感覺。如果要從專輯中選一首能表現那種溫柔的歌曲,我應該會選〈Love Like This〉或是〈You〉。
—據說完成第2張專輯《LOVE ALL SERVE ALL》之後,就產生了倦怠症候群,最後是如何克服這種創作瓶頸?覺得住在洛杉磯5個月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什麼?
當時收到工作邀約,希望我寫一首籃球賽事電視轉播的主題曲,而我帶給大家的,正是在台北拍攝MV的那首〈Workin’Hard〉。但其實那段期間,我做了三、四首歌。從無限多的主題中,決定聚焦在「運動」這個方向來寫歌,這個明確的目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引。我通常都是邊寫歌邊尋找答案,那種感覺可能更像是在發掘早已完成的寶藏。
—經歷了《Prema》這趟深刻的創作旅程後,對於「成長」的定義是否產生了新的體會? 這張專輯為下一階段的音樂或人生,帶來了什麼樣的指引或變化?
無論做為音樂人,或是普通人,是音樂人或是一般人的身分,我都希望自己能不斷成長。透過《Prema》這張專輯,盡情展現了當下的自己和我所喜愛的事物。所以我覺得如果接下來無法有所成長,就不能夠再帶給大家新專輯,希望能多學習、多探索不同的東西。
—若人生重來一次,還會再選擇成為創作人嗎?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成為音樂家,自己現在會做什麼工作?
我不知道如果人生重來我是否還是會想當創作人欸。(笑)
因為好像也有點想看看不一樣的自己。
如果沒有成為音樂人,我可能會想要當英文老師吧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會到死線前才逼自己創作嗎?或是會好好安排時間呢?
我是!我不到死線就無法動起來。這次的專輯我在心中也有決定一個期限,製作本身是在很短的時間內、且相當集中的狀態下所完成。最近在學習按部就班好好計畫,下次創作可能會稍微從容一點喔。
—因為欣賞韓國製作人250創作NewJeans的歌曲,因此主動向250遞出合作邀請,特別喜歡250的哪一首歌曲?有沒有他的哪一句話或一個建議,讓您至今印象最深刻?因為是與外國音樂人合作,合作上有沒有什麼是需要適應的地方?
最初聽到〈Attention〉時,就覺得這首歌非常時尚,一聽就愛上。從那時開始,就一直關注他,後來又推出〈Ditto〉,完全俘虜了我的心。這兩首歌都是250製作的,而他的個人專輯中,特別喜歡最後一首〈Finale〉,充滿 80 年代的氛圍,帶著一點憂鬱感,非常打動我。250所製作的〈You〉中,前奏、貝斯的部分都非常喜歡。〈It Ain’t Over〉是他提議說要加入薩克斯風,〈Forever Young〉的編曲非常有250的風格,我自己很喜歡。至於和海外音樂人合作,最重要的事情聽起來或許很理所當然,但關鍵是彼此尊重!另外,打開心房、保持像孩子般的心情去創作也非常重要。
—很多粉絲都稱藤井風是「心靈導師」,還請分享一段最近影響最深的文字。常在音樂中分享「放手」或「萬物一體」等深刻的個人哲學,是如何將這些非常內在、抽象的感受,轉化為聽眾能具體感受到的旋律或節奏?
最近特別在意的是:讓情感不被結果左右,獲得稱讚不必過度開心,受到批評也不必感到悲傷。這確實很困難,但我努力提醒自己,無論好事壞事,都是來自宇宙的禮物,盡可能保持內心的平靜。「放下」或是「萬物一體」這些概念或許不會直接變成具體的歌詞,但我認為只要用那樣的心情去唱、去表達、去分享,它們自然會被感受到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據說早上起來都會冥想和自我對話,這是從小就有的習慣嗎?今天早上對自己說了什麼話呢?音樂之外最讓您感到能量充沛的事是什麼?
我從小就和家人在固定時間一起祈禱或一起唱歌。音樂之外的話,很喜歡泡在海中,那讓我有種和比自己強大的力量合為一體的感覺。
—經歷去年的世界巡迴之後,是否獲得更多的刺激與靈感?去年兩場台北小巨蛋的演出中,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回憶?
每次演唱會都像修行,每次的海外演出也會累積不同的經驗,給予我很多刺激。覺得台北演唱會很溫暖,而且我也記得大家很開心我穿藍白拖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—曾說小時候覺得《千與千尋》很恐怖,去年來台的時候去了相似場景的九份,感覺如何?
其實小時候不是單純覺得恐怖,那時也覺得《神隱少女》很有魅力,所以非常開心去年能夠趁空造訪九份。那裡比想像中還熱鬧,也有一種很溫柔的感覺,一點也不恐怖。(笑)在那邊喝了好喝的茶,也吃了點心,見到了不同的人,留下了很棒的回憶。
—最後還請給台灣粉絲說些話。
好棒棒!!!(中文)
還想要再穿著藍白拖去台北玩,屆時請大家要理我唷!
然後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記那個笑容,要一直很幸福唷。
Photo / sho (RAKU MUSIC)取材協力、照片提供 / UNIVERSAL MUSIC TAIWAN
